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在张掖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延平,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保督察专员张飞,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杨金英为大家通报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介绍张掖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等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张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韩润东主持新闻发布会。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2024年张掖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主办单位对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和各部门单位长期以来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是:发布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介绍张掖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有关工作情况,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延平,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保督察专员张飞、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杨金英和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专责组负责同志。
邀请参加发布会的新闻媒体有:甘肃日报社、省广电总台、甘肃经济日报、甘肃农民报、中国甘肃网、每日甘肃网及市融媒体中心所属各平台。
首先,请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杨金英同志发布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受局党组委托,下面,由我发布张掖市2023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剔除沙尘天气影响后)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值为61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值为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七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3年,我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全省第四位。
全市地表水8个国家考核断面、6个省级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水质优良比例100%。2023年,我市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四位。
全市8个在用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中,3个地表水型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表水I类标准,5个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下水III类标准,达标率100%。
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稳定。
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昼间处在“较好”水平;夜间处在“一般”水平;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夜间声环境质量状况均为“好”。
2023年,张掖市生态质量指数为45.43,比2020年提升0.05,生态质量连续四年保持基本稳定。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2022年度,临泽县生态质量“一般变好”,高台县生态质量“轻微变好”,其他四县区生态质量“基本稳定”。
第二项,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延平介绍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情况。
张掖市地处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重点区域,是全省“四屏一廊”生态布局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我市生物多样性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生态系统多样性。我市地貌复杂多样和气候类型多样,拥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孕育着极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二是物种多样性。目前,全市野生脊椎动物共有29目80科35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黑鹳等2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天鹅等64种;高等植物共有95科451属1311种,其中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发菜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甘肃贝母、水母雪兔子等16种。三是遗传多样性。我市生态类型多样,不同的生态类型和多样的物种变异产生了丰富的种质资源,不同地域人口的民族组成、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各异,对生物资源利用方式也不尽相同,形成了独特的遗传多样性。
近年来,张掖市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守生态环保底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祁连山生态环境稳定向好,动植物种群快速恢复。自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整改整治以来,通过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人为扰动大幅减少,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群呈快速恢复趋势,生物多样性较十年前明显好转。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及生态环境变化评估报告》显示,祁连山区域植被生长状况总体改善,明显改善区域占保护区总面积的比例增加37.5%;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植被生产力均呈显著提升趋势。据调查监测,祁连山保护区内雪豹种群数量呈明显恢复态势,70%的保护站发现有雪豹分布,数量在350只到500只之间。藏野驴、白唇鹿、马麝等大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上升,分布范围呈扩张趋势,斑尾榛熊猫体育鸡、雉鹑、蓝马鸡等珍禽种群数量较快恢复,新发现了凤头蜂鹰、红脚隼、藏狐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保护植物斑叶草、冬虫夏草等分布区域不断扩大,生态修复治理区草木葱茏,呈现出休养生息的良好景象。至目前,保护区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7种。国家保护的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三有”动物213种。二是黑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稳步提升,动植物栖息地环境不断改善。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西北荒漠地区典型的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通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一园四带”造林绿化示范等生态修复治理等重点项目,黑河全域生态环境进入全面修复保护、巩固提升的新阶段,湿地自然形态完整性和生态系统安全得到有效保护,流域水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得以夯实。2015-2021年,监测到的湿地植物新增加54种,观测到的鸟类数量增加42273只,其中2021年监测到在张掖黑河湿地越冬的大天鹅518只,占全省的59.5%。至目前,保护区共有植物30目66科248属439种(含引进栽培植物),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9种【Ⅰ级1种,Ⅱ级8种】,较2011年保护区成立之初科考调查的59科221属385种增加7科27属54种,新增植物占保护区成立之初的14.03%;现有野生动物35目77科29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3种【Ⅰ级17种,Ⅱ级46种】,国家保护的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三有”动物154种。三是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平稳繁衍,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逐步形成。完成张掖市重点流域水生生物调查与评估,对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疏勒河流域等采取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等手段,按照丰水期和枯水期两个阶段,对底栖动物、浮游动植物以及鱼类等水生生物种群在不同水量时期的种类组成、现存量、多样性指数等方面进行调查,摸清了张掖市重点流域水生生物的本底状况,构建了张掖市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至目前,全市重点流域水生态监测共检出大型底栖动物162种(属),隶属于5门7纲14目51科,其中节肢动物种类最多;检出浮游植物7门114种(属),其中硅藻种类最多;检出浮游动物97种(属),其中轮虫种类最多;调查到鱼类26种,隶属于4目4科19属,其中鲤形目鲤科鱼类居多。根据评价结果显示,全市重点流域水生生物状况处于“良好”水平。
第三项,请市生态环境局环保督察专员张飞同志介绍我市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的有关情况。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是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从源头上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张掖生态类型多样,生态资源丰富,是全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最佳区域之一。2023年以来,张掖市以创建全省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为目标,按照“摸清本底、设计路径、搭建平台、探索交易、加速转化”的思路,建立“资源核查—价值核算—开发交易—反哺产业、生态”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闭环机制,构建“一组一院三中心六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领导小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院,林草碳汇计量监测中心、审核认证中心、交易服务中心,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价值核算、经营开发、交易、价值使用、保护补偿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组织体系,努力破解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问题,拓宽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争创第二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调查监测核算,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础。把监测核算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科学核算全市生态产品价值。加强调查监测。全面开展林草、农田、湿地等生态产品基础信息调查,形成全市生态产品项目本底库。推进林草碳汇计量监测和审核认证体系建设,积极申报林草碳汇计量监测和审核认证国家试点。建立核算体系。联合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生态资产价值评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建成生态产品总值(GEP)自动核算平台和核算展示平台,做到核算数据在线填报、核算过程自动完成,实现生态资源智慧化、可视化、便捷化管理和动态价值评估。科学核算价值。完成2021年度全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经过系统核算和专家评审,2021年,张掖市GEP总值2339.41亿元】,发布《张掖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报告》和六县区GEP核算报告,形成“1+6”核算成果。全面启动2022年度全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强化人才保障。选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党组书记、院长冯起和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宋晓谕研究员团队作为全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专家团队,聘请24位省内生态领域专家学者、柔性引进40名省内外高端专家人才、抽调9名专业人员组成“绿色智库”,为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核算和价值多元转化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是创新金融支持力度,推动生态产品持续赋能增值。探索开展生态产品质押担保、绿色金融、绿色保险等工作,推动生态产品可质押、可融资。开展质押担保。将企业碳汇预期收益权、生态产品资产等作为质押物,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科学测算其生态产品价值,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生态贷”“碳票”“GEP贷”等金融产品,首笔300万元“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林权”、100万元“GEP质押+信用担保”贷款相继落地,填补了全省生态产品方面的空白。发展绿色金融。制定绿色项目清单,确定市级绿色项目107项、申报省级绿色项目27项,积极协调对接绿色项目融资需求。全市57项绿色项目获得贷款授信,授信额度达283.9亿元,为甘州南滩30万千瓦光伏发电等26个新能源项目发放贷款31.54亿元。2023年全市银行机构绿色贷款余额136.43亿元,较上年增加38.95亿元,同比增长39.96%。推进绿色保险。建立绿色保险保费补助机制,引导保险机构丰富绿色保险产品体系,助力生态保护、支持绿色产业发展。2023年,全市投保森林保险1330万亩,保险金额66.5亿元,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企业43户,保险金额4534万元。
三是注重推动开发交易,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把开发交易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持续在“建平台、扩容量、促交易”上下功夫。搭建交易平台。注册成立碳汇通生态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全市碳汇、生态产品资源资产开发运营管理。依托黑河水电西部碳汇公司,建立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一期工程上线农村产权、水权、碳普惠等板块,逐步将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列入交易范围。做大碳库容量。在实施“双重”规划、国家储备林、国土绿化试点示范等重大生态项目中融入碳汇思维,形成“碳汇+国家储备林+草原生态治理”等“碳汇+N”林草生态建设模式,多渠道提升林草固碳能力。2023年全市完成营造林32万亩,综合治理沙化土地111万亩,修复治理退化草原253万亩,甘州区、临泽县2个EOD试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投资11.76亿元,“绿量碳量”持续增长。推进生态产品交易。在全省率先完成35万亩造林碳汇、400万亩草原碳汇项目开发交易,实现净收益7450万元,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实现林业和草原碳汇项目均开发成功的市州。加快推动清洁能源项目绿证交易,全市签发交易绿证189万张,到账收益143万元。对2012年以来全市林业碳汇资源开展摸底调查,进一步完善数据资料,做实做细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林业和草原一期VCS项目第二核查期监测,积极开展草原二期VCS项目第一核查期碳储量监测,力争年内开展项目减排量签发。
四是加快促进价值使用,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加速转换。树立“取之于生态、用之于生态”的价值理念,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互促共进。设立绿色产业基金。利用林草碳汇收益资金,设立以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社会参与的全省首个10亿元绿色产业发展基金,首期1.7亿元的基金实现挂牌首发,重点支持发展农林、文化旅游、数据信息等低碳、零碳、负碳产业发展。推进碳普惠发展。赋予捐助造林企业碳汇收益权、冠名权等权益,打通社会资本参与林草碳汇建设通道,吸引省内外企业募捐资金600多万元,建设示范基地1200亩,探索形成“碳普惠+募资造林”模式;探索开展经济林木认养认建活动,打造“我为‘双碳’做贡献”公益碳汇造林基地。建立碳账户制度,确定中船风电等14户生态企业名录,依据企业碳排放情况确定授信贷款额度;依托甘肃银行手机银行注册个人碳积分账户1.5万个,通过非现金支付、电子政务场景应用,获得碳积分兑换小额还款金、免息券等权益。张掖华辰国际大酒店率先在全省建成首家“碳中和”酒店,举办全市旅游星级饭店创建“碳中和”酒店培训班,2024年组织2家并带动全市10家星级饭店和大型社会宾馆饭店积极争创“碳中和”酒店。开展生态保护补偿。积极开展“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补偿”的多元生态补偿机制,六县区及山丹马场全部列入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补助范围,肃南县入选全国50个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扎实开展黑河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试点工作,建立全国首个内陆河流域水生态横向补偿机制,4个县区列入试点范围,累计争取省级奖励资金6874万元。
目前,我们正在加快推进2022年全市生态产品价值的核算工作,将于7月上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市2022年GEP核算成果,并公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案例。
感谢张飞先生的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请媒体朋友在提问前,先通报您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今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全面落实习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省委对张掖“一屏三地”的功能定位,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监管,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年初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进展顺利。
截至4月30日,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20,同比下降1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三,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均值为6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微克/立方米。全市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水质优良比例100%,一季度我市地表水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全国第五,在用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无新增城市黑臭水体。土壤环境质量稳定安全,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和较大辐射安全事故。
2.甘肃省广电总台记者:张掖是我国32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请问,我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是什么?
我市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监管,不断探索推进自然保护地监管制度体系建设,提升监测能力和手段,强化执法监督,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严肃查处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问题,严格管控自然保护地范围内非生态活动,维护自然保护地生态安全,有效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决抓好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认真完成祁连山年度考核,形成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推动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长效监管。二是探索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在全省率先开展以“分区准入、分类管控、评管并重、优化服务”为重点的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放管结合提高源头监管水平,有效解决了重环评审批、轻监管落实的问题。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和政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多部门联动执法机制,落实跨行政区域的联防联控、重大生态环境破坏案件会商处置、规范移送等制度机制,开展常态化巡查和执法检查,形成和保持了严惩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的高压态势。三是持续强化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开展张掖黑河中游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和张掖市重点流域水生生物调查与评估。通过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等手段,对底栖动物、浮游动植物以及鱼类等水生生物种群在不同水量时期的种类组成、现存量、多样性指数等方面进行调查,摸清了张掖市重点流域水生生物的本底状况,构建了张掖市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四是不断提升公众保护意识。组织各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区生态环境分局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结合“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6·5环境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多途径、多手段向公众普及张掖市生物多样性现状、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广泛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和成效,提升公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下一步,我们将以全面保护森林、草原、河湖、湿地、冰川等生态系统为核心,严格保护区域天然林草资源,不断加强祁连山沿山浅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祁连山水源涵养能力。加强林草植被建设,提高林草覆盖率,减轻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压力,提升生态自我修复功能。严格落实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制度,加大草原休牧轮牧,积极推动以草定畜,实现草畜平衡,加强草原改良和人工草地建设,提升草原生态功能。不断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
3.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请问今年我市围绕六五环境日宣传主题将开展哪些活动?
今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2024年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今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办,将通过多种形式展示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突出成就,培育弘扬生态文化,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今年全省六五环境日主场宣传活动在平凉市举办。围绕宣传主题,我市将策划开展“1+1+N”框架的主题宣传活动。
开展一次集中宣传。6月5日上午8:30,我们将组织市、区环委会相关成员单位分别在甘州区中心广场、滨河新区人民公园和润泉湖公园设置三个集中宣传点,通过“我承诺我践行”签名、“你问我答”宣传咨询服务、环保成就展、器材演示展示、环保投诉受理等系列活动,现场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发放宣传材料、知识手册、环保宣传品和纪念品等,解答群众、企业咨询问题。同时,组织环保志愿服务小分队深入社区开展环保法律法规、垃圾分类等内容的集中宣传。其他各县同步开展集中宣传活动。
开展N项系列宣传活动。一是开展“呵护大美祁连、建设美丽张掖”新闻媒体集中采访活动。6月份,邀请中央和省、市媒体记者深入各县区和祁连山腹地开展主题采访,聚焦祁连山优美自然风光、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和各县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重点生态项目建设等,采写一批生动鲜活感人的精品稿件并全网推送。二是开展系列宣传报道。在市、县区主流媒体各平台统一开设“六五环境日”宣传专栏,连续播放生态环境保护公益短片,策划并推出关于六五环境日宣传主题的新闻稿或专题报道,重点宣传全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亮点和特色。三是开展“万屏点亮六五环境日”氛围营造活动。6月3日-10日,各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围绕宣传六五环境日宣传主题,在办公场所、广场、车站、主要交通要道、企业园区等人群集中地,采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四是开展“美丽张掖我是行动者”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以“美丽张掖我是行动者”为主题,积极组织动员各级各类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法律服务、科学普及、实践体验等形式多样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祁连山和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人居环境整治、义务植树、垃圾分类、减污降碳、绿色出行、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等志愿服务活动。五是开展环保设施集中开放和教育基地研学实践活动。组织4家已列入国家开放名单的环保设施和各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单位、各类环境教育基地开展环保设施云开放、线个习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基地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依托全市红色教育基地,逐步探索拓宽研学实践路线,打造“红色+绿色”生态环保教育特色品牌。六是开展习生态文明思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宣传活动。动员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通过组织主题班队会、环保课堂、主题实践、自然研学等形式,开展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组织环保志愿者和各类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广大农村和街道社区精心策划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科学普及等志愿服务活动。围绕普法宣讲、环保法律服务、环境违法典型案例巡展等活动内容,开展环保普法入企主题宣传活动。七是举办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张掖行”主题宣传活动。5月22日,我们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在张掖湿地博物馆举行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集中宣传活动,通过组织群众参观湿地博物馆、现场发放宣传手册、设置宣传展板、有奖知识问答等形式,提高生物多样性宣传的趣味性、参与性和实效性。八是发送微信朋友圈生态环境宣传广告。协调通信运营商在6月3日-10日面向社会公众发送“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纪念六五环境日”主题环保公益广告,按照行政区域、城市和商圈实现精准投放,通过移动端扩大宣传覆盖面。
各位记者朋友,以上就是今年六五环境日活动总体安排。诚挚邀请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和广大市民群众届时前往各宣传点参加集中宣传活动。
感谢张飞先生的回答,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生态环境关乎人的生命健康,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希望各媒体持续深入宣传报道全市开展生态环保工作的措施和成效,营造更加浓厚的氛围。感谢今天的发布嘉宾,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在张掖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延平,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保督察专员张飞,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杨金英为大家通报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介绍张掖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等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张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韩润东主持新闻发布会。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2024年张掖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主办单位对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和各部门单位长期以来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是:发布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介绍张掖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有关工作情况,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延平,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保督察专员张飞、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杨金英和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专责组负责同志。
邀请参加发布会的新闻媒体有:甘肃日报社、省广电总台、甘肃经济日报、甘肃农民报、中国甘肃网、每日甘肃网及市融媒体中心所属各平台。
首先,请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杨金英同志发布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受局党组委托,下面,由我发布张掖市2023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剔除沙尘天气影响后)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值为61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值为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七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3年,我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全省第四位。
全市地表水8个国家考核断面、6个省级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水质优良比例100%。2023年,我市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四位。
全市8个在用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中,3个地表水型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表水I类标准,5个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下水III类标准,达标率100%。
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稳定。
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昼间处在“较好”水平;夜间处在“一般”水平;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夜间声环境质量状况均为“好”。
2023年,张掖市生态质量指数为45.43,比2020年提升0.05,生态质量连续四年保持基本稳定。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2022年度,临泽县生态质量“一般变好”,高台县生态质量“轻微变好”,其他四县区生态质量“基本稳定”。
第二项,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延平介绍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情况。
张掖市地处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重点区域,是全省“四屏一廊”生态布局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我市生物多样性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生态系统多样性。我市地貌复杂多样和气候类型多样,拥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孕育着极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二是物种多样性。目前,全市野生脊椎动物共有29目80科35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黑鹳等2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天鹅等64种;高等植物共有95科451属1311种,其中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发菜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甘肃贝母、水母雪兔子等16种。三是遗传多样性。我市生态类型多样,不同的生态类型和多样的物种变异产生了丰富的种质资源,不同地域人口的民族组成、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各异,对生物资源利用方式也不尽相同,形成了独特的遗传多样性。
近年来,张掖市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守生态环保底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祁连山生态环境稳定向好,动植物种群快速恢复。自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整改整治以来,通过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人为扰动大幅减少,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群呈快速恢复趋势,生物多样性较十年前明显好转。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及生态环境变化评估报告》显示,祁连山区域植被生长状况总体改善,明显改善区域占保护区总面积的比例增加37.5%;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植被生产力均呈显著提升趋势。据调查监测,祁连山保护区内雪豹种群数量呈明显恢复态势,70%的保护站发现有雪豹分布,数量在350只到500只之间。藏野驴、白唇鹿、马麝等大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上升,分布范围呈扩张趋势,斑尾榛鸡、雉鹑、蓝马鸡等珍禽种群数量较快恢复,新发现了凤头蜂鹰、红脚隼、藏狐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保护植物斑叶草、冬虫夏草等分布区域不断扩大,生态修复治理区草木葱茏,呈现出休养生息的良好景象。至目前,保护区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7种。国家保护的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三有”动物213种。二是黑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稳步提升,动植物栖息地环境不断改善。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西北荒漠地区典型的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通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一园四带”造林绿化示范等生态修复治理等重点项目,黑河全域生态环境进入全面修复保护、巩固提升的新阶段,湿地自然形态完整性和生态系统安全得到有效保护,流域水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得以夯实。2015-2021年,监测到的湿地植物新增加54种,观测到的鸟类数量增加42273只,其中2021年监测到在张掖黑河湿地越冬的大天鹅518只,占全省的59.5%。至目前,保护区共有植物30目66科248属439种(含引进栽培植物),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9种【Ⅰ级1种,Ⅱ级8种】,较2011年保护区成立之初科考调查的59科221属385种增加7科27属54种,新增植物占保护区成立之初的14.03%;现有野生动物35目77科29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3种【Ⅰ级17种,Ⅱ级46种】,国家保护的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三有”动物154种。三是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平稳繁衍,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逐步形成。完成张掖市重点流域水生生物调查与评估,对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疏勒河流域等采取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等手段,按照丰水期和枯水期两个阶段,对底栖动物、浮游动植物以及鱼类等水生生物种群在不同水量时期的种类组成、现存量、多样性指数等方面进行调查,摸清了张掖市重点流域水生生物的本底状况,构建了张掖市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至目前,全市重点流域水生态监测共检出大型底栖动物162种(属),隶属于5门7纲14目51科,其中节肢动物种类最多;检出浮游植物7门114种(属),其中硅藻种类最多;检出浮游动物97种(属),其中轮虫种类最多;调查到鱼类26种,隶属于4目4科19属,其中鲤形目鲤科鱼类居多。根据评价结果显示,全市重点流域水生生物状况处于“良好”水平。
第三项,请市生态环境局环保督察专员张飞同志介绍我市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的有关情况。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是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从源头上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张掖生态类型多样,生态资源丰富,是全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最佳区域之一。2023年以来,张掖市以创建全省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为目标,按照“摸清本底、设计路径、搭建平台、探索交易、加速转化”的思路,建立“资源核查—价值核算—开发交易—反哺产业、生态”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闭环机制,构建“一组一院三中心六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领导小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院,林草碳汇计量监测中心、审核认证中心、交易服务中心,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价值核算、经营开发、交易、价值使用、保护补偿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组织体系,努力破解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问题,拓宽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争创第二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调查监测核算,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础。把监测核算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科学核算全市生态产品价值。加强调查监测。全面开展林草、农田、湿地等生态产品基础信息调查,形成全市生态产品项目本底库。推进林草碳汇计量监测和审核认证体系建设,积极申报林草碳汇计量监测和审核认证国家试点。建立核算体系。联合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生态资产价值评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建成生态产品总值(GEP)自动核算平台和核算展示平台,做到核算数据在线填报、核算过程自动完成,实现生态资源智慧化、可视化、便捷化管理和动态价值评估。科学核算价值。完成2021年度全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经过系统核算和专家评审,2021年,张掖市GEP总值2339.41亿元】,发布《张掖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报告》和六县区GEP核算报告,形成“1+6”核算成果。全面启动2022年度全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强化人才保障。选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党组书记、院长冯起和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宋晓谕研究员团队作为全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专家团队,聘请24位省内生态领域专家学者、柔性引进40名省内外高端专家人才、抽调9名专业人员组成“绿色智库”,为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核算和价值多元转化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是创新金融支持力度,推动生态产品持续赋能增值。探索开展生态产品质押担保、绿色金融、绿色保险等工作,推动生态产品可质押、可融资。开展质押担保。将企业碳汇预期收益权、生态产品资产等作为质押物,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科学测算其生态产品价值,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生态贷”“碳票”“GEP贷”等金融产品,首笔300万元“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林权”、100万元“GEP质押+信用担保”贷款相继落地,填补了全省生态产品方面的空白。发展绿色金融。制定绿色项目清单,确定市级绿色项目107项、申报省级绿色项目27项,积极协调对接绿色项目融资需求。全市57项绿色项目获得贷款授信,授信额度达283.9亿元,为甘州南滩30万千瓦光伏发电等26个新能源项目发放贷款31.54亿元。2023年全市银行机构绿色贷款余额136.43亿元,较上年增加38.95亿元,同比增长39.96%。推进绿色保险。建立绿色保险保费补助机制,引导保险机构丰富绿色保险产品体系,助力生态保护、支持绿色产业发展。2023年,全市投保森林保险1330万亩,保险金额66.5亿元,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企业43户,保险金额4534万元。
三是注重推动开发交易,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把开发交易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持续在“建平台、扩容量、促交易”上下功夫。搭建交易平台。注册成立碳汇通生态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全市碳汇、生态产品资源资产开发运营管理。依托黑河水电西部碳汇公司,建立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一期工程上线农村产权、水权、碳普惠等板块,逐步将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列入交易范围。做大碳库容量。在实施“双重”规划、国家储备林、国土绿化试点示范等重大生态项目中融入碳汇思维,形成“碳汇+国家储备林+草原生态治理”等“碳汇+N”林草生态建设模式,多渠道提升林草固碳能力。2023年全市完成营造林32万亩,综合治理沙化土地111万亩,修复治理退化草原253万亩,甘州区、临泽县2个EOD试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投资11.76亿元,“绿量碳量”持续增长。推进生态产品交易。在全省率先完成35万亩造林碳汇、400万亩草原碳汇项目开发交易,实现净收益7450万元,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实现林业和草原碳汇项目均开发成功的市州。加快推动清洁能源项目绿证交易,全市签发交易绿证189万张,到账收益143万元。对2012年以来全市林业碳汇资源开展摸底调查,进一步完善数据资料,做实做细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林业和草原一期VCS项目第二核查期监测,积极开展草原二期VCS项目第一核查期碳储量监测,力争年内开展项目减排量签发。
四是加快促进价值使用,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加速转换。树立“取之于生态、用之于生态”的价值理念,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互促共进。设立绿色产业基金。利用林草碳汇收益资金,设立以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社会参与的全省首个10亿元绿色产业发展基金,首期1.7亿元的基金实现挂牌首发,重点支持发展农林、文化旅游、数据信息等低碳、零碳、负碳产业发展。推进碳普惠发展。赋予捐助造林企业碳汇收益权、冠名权等权益,打通社会资本参与林草碳汇建设通道,吸引省内外企业募捐资金600多万元,建设示范基地1200亩,探索形成“碳普惠+募资造林”模式;探索开展经济林木认养认建活动,打造“我为‘双碳’做贡献”公益碳汇造林基地。建立碳账户制度,确定中船风电等14户生态企业名录,依据企业碳排放情况确定授信贷款额度;依托甘肃银行手机银行注册个人碳积分账户1.5万个,通过非现金支付、电子政务场景应用,获得碳积分兑换小额还款金、免息券等权益。张掖华辰国际大酒店率先在全省建成首家“碳中和”酒店,举办全市旅游星级饭店创建“碳中和”酒店培训班,2024年组织2家并带动全市10家星级饭店和大型社会宾馆饭店积极争创“碳中和”酒店。开展生态保护补偿。积极开展“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补偿”的多元生态补偿机制,六县区及山丹马场全部列入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补助范围,肃南县入选全国50个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扎实开展黑河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试点工作,建立全国首个内陆河流域水生态横向补偿机制,4个县区列入试点范围,累计争取省级奖励资金6874万元。
目前,我们正在加快推进2022年全市生态产品价值的核算工作,将于7月上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市2022年GEP核算成果,并公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案例。
感谢张飞先生的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请媒体朋友在提问前,先通报您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今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全面落实习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省委对张掖“一屏三地”的功能定位,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监管,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年初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进展顺利。
截至4月30日,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20,同比下降1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三,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均值为6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微克/立方米。全市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水质优良比例100%,一季度我市地表水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全国第五,在用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无新增城市黑臭水体。土壤环境质量稳定安全,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和较大辐射安全事故。
2.甘肃省广电总台记者:张掖是我国32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请问,我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是什么?
我市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监管,不断探索推进自然保护地监管制度体系建设,提升监测能力和手段,强化执法监督,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严肃查处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问题,严格管控自然保护地范围内非生态活动,维护自然保护地生态安全,有效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决抓好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认真完成祁连山年度考核,形成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推动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长效监管。二是探索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在全省率先开展以“分区准入、分类管控、评管并重、优化服务”为重点的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放管结合提高源头监管水平,有效解决了重环评审批、轻监管落实的问题。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和政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多部门联动执法机制,落实跨行政区域的联防联控、重大生态环境破坏案件会商处置、规范移送等制度机制,开展常态化巡查和执法检查,形成和保持了严惩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的高压态势。三是持续强化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开展张掖黑河中游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和张掖市重点流域水生生物调查与评估。通过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等手段,对底栖动物、浮游动植物以及鱼类等水生生物种群在不同水量时期的种类组成、现存量、多样性指数等方面进行调查,摸清了张掖市重点流域水生生物的本底状况,构建了张掖市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四是不断提升公众保护意识。组织各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区生态环境分局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结合“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6·5环境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多途径、多手段向公众普及张掖市生物多样性现状、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广泛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和成效,提升公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下一步,我们将以全面保护森林、草原、河湖、湿地、冰川等生态系统为核心,严格保护区域天然林草资源,不断加强祁连山沿山浅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祁连山水源涵养能力。加强林草植被建设,提高林草覆盖率,减轻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压力,提升生态自我修复功能。严格落实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制度,加大草原休牧轮牧,积极推动以草定畜,实现草畜平衡,加强草原改良和人工草地建设,提升草原生态功能。不断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
3.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请问今年我市围绕六五环境日宣传主题将开展哪些活动?
今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2024年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今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办,将通过多种形式展示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突出成就,培育弘扬生态文化,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今年全省六五环境日主场宣传活动在平凉市举办。围绕宣传主题,我市将策划开展“1+1+N”框架的主题宣传活动。
开展一次集中宣传。6月5日上午8:30,我们将组织市、区环委会相关成员单位分别在甘州区中心广场、滨河新区人民公园和润泉湖公园设置三个集中宣传点,通过“我承诺我践行”签名、“你问我答”宣传咨询服务、环保成就展、器材演示展示、环保投诉受理等系列活动,现场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发放宣传材料、知识手册、环保宣传品和纪念品等,解答群众、企业咨询问题。同时,组织环保志愿服务小分队深入社区开展环保法律法规、垃圾分类等内容的集中宣传。其他各县同步开展集中宣传活动。
开展N项系列宣传活动。一是开展“呵护大美祁连、建设美丽张掖”新闻媒体集中采访活动。6月份,邀请中央和省、市媒体记者深入各县区和祁连山腹地开展主题采访,聚焦祁连山优美自然风光、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和各县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重点生态项目建设等,采写一批生动鲜活感人的精品稿件并全网推送。二是开展系列宣传报道。在市、县区主流媒体各平台统一开设“六五环境日”宣传专栏,连续播放生态环境保护公益短片,策划并推出关于六五环境日宣传主题的新闻稿或专题报道,重点宣传全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亮点和特色。三是开展“万屏点亮六五环境日”氛围营造活动。6月3日-10日,各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围绕宣传六五环境日宣传主题,在办公场所、广场、车站、主要交通要道、企业园区等人群集中地,采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四是开展“美丽张掖我是行动者”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以“美丽张掖我是行动者”为主题,积极组织动员各级各类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法律服务、科学普及、实践体验等形式多样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祁连山和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人居环境整治、义务植树、垃圾分类、减污降碳、绿色出行、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等志愿服务活动。五是开展环保设施集中开放和教育基地研学实践活动。组织4家已列入国家开放名单的环保设施和各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单位、各类环境教育基地开展环保设施云开放、线个习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基地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依托全市红色教育基地,逐步探索拓宽研学实践路线,打造“红色+绿色”生态环保教育特色品牌。六是开展习生态文明思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宣传活动。动员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通过组织主题班队会、环保课堂、主题实践、自然研学等形式,开展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组织环保志愿者和各类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广大农村和街道社区精心策划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科学普及等志愿服务活动。围绕普法宣讲、环保法律服务、环境违法典型案例巡展等活动内容,开展环保普法入企主题宣传活动。七是举办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张掖行”主题宣传活动。5月22日,我们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在张掖湿地博物馆举行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集中宣传活动,通过组织群众参观湿地博物馆、现场发放宣传手册、设置宣传展板、有奖知识问答等形式,提高生物多样性宣传的趣味性、参与性和实效性。八是发送微信朋友圈生态环境宣传广告。协调通信运营商在6月3日-10日面向社会公众发送“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纪念六五环境日”主题环保公益广告,按照行政区域、城市和商圈实现精准投放,通过移动端扩大宣传覆盖面。
各位记者朋友,以上就是今年六五环境日活动总体安排。诚挚邀请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和广大市民群众届时前往各宣传点参加集中宣传活动。
感谢张飞先生的回答,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生态环境关乎人的生命健康,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希望各媒体持续深入宣传报道全市开展生态环保工作的措施和成效,营造更加浓厚的氛围。感谢今天的发布嘉宾,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