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体育app【中国绿发会讯】近期,生态环境部联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等13个部委和单位发布了《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通过客观反映当前我国噪声污染状况,总结2023年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以提升公众对噪声污染的认识,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噪声污染治理体系,最终达到有效治理噪声污染的目的。
报告共设七大部分,以介绍全国噪声状况为基础,进而介绍了噪声污染防治制度能力建设的六大方向,细化了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噪声污染源具体情况并结合现状提出了具体防治、改善举措,最终,提出构建社会共治的新格局。
《报告》为噪声防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法律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绿会法工委)对《报告》中的以下几项内容重点关注:
在《报告》第一部分“全国噪声状况”中,我国城市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自动监测点位数量约占总点位数的8.7%,自动监测在全国监测点布点量上存在较大缺口;2023年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声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表1-1中的36个城市中,完全采用自动监测的只有北京、上海、深圳、海口、重庆、银川等6个城市,自动监测在城市运用的分布范围较小。从上述两组数据可知,全国声环境监测仍以手工监测为主,自动监测为辅,自动监测在全国监测点布点量及推广运用范围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方法明确,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每季度开展1次昼、夜监测,每年开展4次。因此,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需要加强推进实时且更为精准的自动监测方法,以确保声环境质量数据的有效性。
在《报告》第二部分,“2023年国家、地方发布和修订的涉及噪声污染防治的法规制度”表中显示,截止2023年,全国共有23个省、市发布和修订过噪声污染防治相关内容的地方性法规。但是,仅贵州省、银川市、重庆市设立了专门的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或防治办法,其余20个市仅仅是通过修订城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公园管理条例、爱国卫生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方式对产生噪声的行为进行约束。因此,各地方通过制定专门的噪声防治法规来防治噪声尚有很大的立法空间。
《报告》中在“工业噪声污染防治”部分,依据《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工业噪声》标准,国家将工业噪声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范围;在《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管理办法》中,就噪声污染企业管理设立了应当列为噪声重点排污单位的条件,从法律法规、政府监管层面加强了对工业噪声的管控力度。但《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纳入噪声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工业企业共400家,2024年7月,全国约11.9万家排污单位将工业噪声纳入排污许可证。纳入噪声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工业企业与纳入排污许可证的工业企业数量悬殊巨大。通过加强对噪声重点排污单位的认定,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噪声防控风险意识可以降低企业噪声污染的风险。
噪声是当今社会生活中关系百姓人居环境的重要一环,与你我生活息息相关。噪声污染也逐渐成为人民群众日益关切的问题,对噪声的防治体现了对人民生活质量的关注与重视。但噪声的防治并不能仅仅依赖政府单方面的力量,噪声防治更多需要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形成合力才能达到高效、持久的效果。绿会法工委希望公众关注《报告》、了解噪声污染及治理现状,探索噪声地图应用、基坑气膜工艺技术运用等噪声防治举措,减少噪声污染,还自然以宁静。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