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经济新闻》7月24日报道,世界各国正在采取措施,严格监管企业的“漂绿”操作。日本也出现了消费者厅以环保标识不合规为由查处企业的首个案例。在欧美,一方面大力向消费者宣传“环境友好型”产品,另一方面接连出台严格探寻科学依据的法律法规。如何应对国内外规则的差异已成为企业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2022年12月,消费者厅以10家可降解塑料制品销售企业违反相关法律、在没有充足科学依据证明其产品能自然降解的情况下使用相关标识为由,发布了禁止再犯的政令。
此次处罚涉及的产品包括垃圾袋、吸管、钓具等塑料制品。涉事企业在自家官网和产品外包装上声称自己使用了可降解塑料,“即便丢弃在土壤和水中也能自然降解”。实际上,相关实验结果是在特殊环境下得出的。消费者厅认为,这样的宣传语会令消费者误解。
熟悉广告行业相关规则的律师福岛纮子指出,这是消费者厅查处的首个“漂绿”案例。所谓“漂绿”指的是,企业对产品和品牌的“环境友好型”属性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近年来,“漂绿”问题已在欧美受到关注。
根据日本的法律规定,把只有部分可以循环再利用的产品标注成可以全部循环再利用,或把只在特殊条件下获得的实验结果标注成“可自然降解”,都涉嫌违法。
消费者厅强调说,未来将密切关注企业的环保诉求。这意味着,可能会有更多类似案件浮出水面。
但是,针对“漂绿”的监管活动还是欧美国家更为严厉。日本法律涉及的对象仅限商品和服务的广告标识,而企业广告不在监管范围之内。甚至只有在企业虚假宣传、使得产品品质和性能显得“明显”优于其他同类企业时,才会被认定为违法。而在欧美,试图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会受到广泛监督。
在美国,没有指明具体哪方面对环境友好、只笼统标记成“环保商品”“环境友好型品牌”都有很大可能因误导消费者而成为查处对象。一些熟悉该行业的律师认为,日本法律存在灰色地带。
法律规则方面的差异可能成为一些开拓海外市场的日本企业面临的陷阱。律师海老泽美幸警告说:“如果随意打上环保标签,在一些国家可能涉嫌违法。”
欧盟委员会3月公布了《关于明确环境声明的证实和沟通的指令》草案,制定规则来监管企业推出的环境友好型商品。指令草案规定,企业在宣传环保概念时,有义务提交科学依据、第三方机构发布的检验结果,还要提供扫描二维码等方式供消费者查证。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也在2022年12月明确表示,将修订相关指导方针,严防“漂绿”行为。熊猫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