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音识别到智能音箱,从无人驾驶到人机对战,近年来,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次又一次惊喜。或许正如有句话所说,智慧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形容词。在那些被统称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下,各行各业都在焕发新的生机。
蛙声科技,定位是一家端上人工智能的技术公司,旨在提供低功耗,低成本的声学降噪,语音激活入口软硬件解决方案,把声学,语音技术推向更移动化,更广泛的场景。这家成立于今年5月的年轻公司已经成功拿到了远望资本领投、园区同心财富跟投的千万天使轮投资。
辛鑫毕业于美国著名的西北大学计算机学院,2013年毕业以后,先后在微熊猫体育网站软、亚马逊负责顶级科技项目的研发,产品为Windows 8, Windows 8.1, Windows 10, 亚马逊智能音箱,有20余项美国专利,20余项国际标准。
他放弃数十万美金的年薪,告别硅谷一线互联网企业,毅然决然地来苏创业。这群美国博士+拥有硅谷顶尖企业实操经验的创业团队,一来到苏州就爱上这座城市。2018年5月,辛鑫创办苏州蛙声科技有限公司。
人工智能在各垂直领域商业化大繁荣的背后,是基础层的软硬件支撑,以及技术层的语音识别等应用渐入佳境。蛙声科技虽然成立短短几个月,但已让技术和场景紧密结合,从1到100的创新已经准备腾飞。
昆山事件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现场高清摄像头完整记录了案发过程,为最后的“正当防卫”成立提供了有力证据。美中不足的是视频只有图像,没有声音来还原当时的争吵。
辛鑫表示:“拿‘昆山事件’来说,我们的系统便能通过视频中的动态声源跟踪来进行精准定位,降噪算法功能强大,可以过滤各类背景噪声,使得检测成果更精确更便捷。”
以上是蛙声科技在交通纠纷领域的运用,而其成熟的技术已能够应用于智能家居、车载、手机、耳机等高频场景的声学降噪、激活。
刚成立不到四个月的蛙声科技,已在项目和技术上开始落地。完成远场拾音器的研发,他们的“钉钉+蛙声拾音器”产品,在成本、客户体验、功能性、便携性方面取得竞争优势。
当前,麦克风的阵列技术已成为打通产品关节的核心技术,他们已为“钉钉”等打造硬件拾音系统,使“钉钉”具备华为/Polycom质量,并通过波束形成,自动区分说话人,做“党会、面试”等自动记录。
针对会议、教室和路口的使用场景,现有拾音设备的痛点,声源多变且在移动,不易分离和识别等问题。辛博士与其团队在思考怎么解决听得清、语音隔离与降噪、会议内容记录、课堂记录与后评价、路口鸣笛检测,他们正在积极对症下药。
在教育方面,老师上课需佩戴“小蜜蜂”,这使得大教室课程共享效果差,老师无法监督上课内容。蛙声科技也能提供整套去混响,去噪音吊顶阵列技术,通过屋顶阵列自适应拾音来“解放老师”。
而辛鑫开始为现实场景赋能,让声学、AI、软硬件系统这架三架马车并驾齐驱,让技术可以做得更通用,为市场呈现更全面的人工智能商业化图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