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上海热浪袭人。沿着北苏州路行走,绿树成荫,遮挡住炙烈的阳光。时不时有行人停下脚步,坐在树下的长凳上歇脚,静静欣赏着周围的美景——眼前外白渡桥、陆家嘴“四件套”、上海大厦、中国证券博物馆等“世纪同框”,耳边河水轻柔拍岸、江鸥低飞振翅……苏州河在这里和黄浦江交融,百余年间这里换了天地。
苏州河的“大名”叫吴淞江,发源于江苏苏州太湖瓜泾口,一路蜿蜒向东,至上海市区北新泾,始被唤作“苏州河”。她被上海人亲切地称呼为“祖母河”——催生了几乎大半个老上海,见证了上海工业崛起的进程,也曾承受发展带来的阵痛。8月,“一江清水万重山”网络主题活动联合报道组走进上海、走近苏州河,从16本笔记的“忧”“喜”“盼”里,探寻苏州河从“浊”到“清”的“重生之旅”。
眼前的这16本笔记,只是张效国30年持续记录中最宝贵的一小部分,里面是有关苏州河治理的大事记、数据和经验总结,最早一本写于1996年,最新的一本今年还没写完。
就苏州河而言,张效国有两重身份——一是苏州河畔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二是原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他全程参与了苏州河综合整治工程,作为“苏州河”的“主治医生”之一,观察、治理、宣传、记录苏州河已成为他工作和生活的日常。
“把这些都拿出来还是第一次”,他说,“很多零碎的、模糊的记忆,又一幕幕在脑海里清晰起来……”
很难想象,“黑如墨、臭如粪”曾是老百姓对苏州河的形容。早先的苏州河其实非常清澈,但上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苏州河开始出现黑臭。到1978年,苏州河全线黑臭,鱼虾绝迹,沿岸居民常年闭窗。
“1995年,黄浦江黑臭的天数有329天。而黄浦江黑臭的污染负荷80%是来自苏州河。”张效国回忆道,“所以我们要治本,首先就要去治理苏州河。”
那是苏州河历史性的一天。在张效国的笔记本上记录着,1996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市政府召开会议并提出,上海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来治理苏州河,成立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并由时任市长徐匡迪担任小组组长。市长当组长的治理河流污染的机制,上海开了先河,成为全国治理河流的新起点。也就是在那一年,张效国被调任到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当时心理压力很大。黑臭的苏州河真的可以被根治吗?怕自己能力不够,怕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张效国说,“后来,老领导的话点醒了我——苏州河关系千家万户、子孙万代。作为党员,你难道拿出勇气试试都不敢吗?”使命感战胜了恐惧感,在之后的工作中,张效国每遇困难,就会想起老领导对他说的话、想起自己为何出发。
这一“试”,就是十四年。1998年到2011年,苏州河进行了三期整治工程——
1998年至2002年,一期工程在全线污染源布设管道截流污水,消除苏州河干流黑臭以及与黄浦江交汇处“黑带”;
2003年至2005年,二期工程让散布在城乡间的水环境“毛细血管”也得到了治理,消除苏州河六条主要支流的黑臭,初步建成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相协调的滨河景观廊道;
2006年至2011年,三期工程使得苏州河水质和黄浦江水质同步改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23公里的绿色走廊建成。
捷报连连。一期工程开展时,上海就有这么一则新闻——有居民在苏州河钓到了鱼,打电线年开展的苏州河鱼类调查共采集到鱼类21种。臭气熏天的苏州河变为Ⅴ类水,达到一般景观用水要求,张效国在笔记里记录了全过程,每一笔、每一划都是十四年步步攻坚的来之不易。
“我最记得,2000年全国劳动模范杨怀远看了苏州河的变化后,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祝你们健康长寿。这朴实真心的祝福,一下让我流下泪来。”他说,“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这是真正的民心工程。”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苏州河的整治,正是上海以人为本城市发展理念的生动映照。“市区段截弯取直”“要有科学规划”“治理应以改善水质为主”……老百姓在苏州河治理过程中积极参与、建言献策,许许多多的好建议都得到了采纳与落实。张效国特别讲到,“尤其是‘用可持续发展眼光重塑苏州河’这个建议,我们一直贯彻执行。”
2017年12月,苏州河第四期整治拉开帷幕,《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工程总体方案》发布,整治范围大幅增加,西自江苏省界,东至黄浦江,北起蕰藻浜,南到淀浦河,共855平方公里;
2019年7月,“一江一河”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进一步统筹黄浦江、苏州河等重要城市空间和生态廊道建设,滨水空间再度升级;
2020年底,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公共空间基本实现贯通开放,曾经“闲人免进”的滨水地带,成为城市的“会客厅”……
苏州河这条系在上海胸前的“黑丝带”,如今已变成深受老百姓们喜爱的“绿飘带”,也成为这座城市创新发展的“金钥匙”。
“苏州河上一座桥,烟波倒影摇啊摇,心在这边梦在那边,一河春秋漂啊漂……”苏州河上、武宁路桥下,“桥pub”老板陈女士为观众们轻轻唱道。武宁路桥是苏州河上众多的桥梁之一,“桥pub”于去年起租用武宁路桥“桥下驿站”的部分空间,打造了小酒吧。“驿站利用桥下空间为大家提供休憩、游玩的场所,在这里开一家小酒吧,能给人带来新奇的体验。”陈女士说,“我们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爱好,想把这里打造成音乐、夜跑爱好者的聚会点。苏州河畔好的环境,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朋友,也为我们实现梦想带来灵感和机会。”
因地制宜,苏州河两岸正在以“绣花功夫”打造新亮点——普陀段打造水岸经济、虹口段搭起江河景观平台、黄浦段装饰海派博览风情带、静安段将历史遗址打造成新地标……
熊猫体育app
开放、包容、共享,是上海的魅力,也是苏州河的魅力。更多人来到这里、爱上这里、留在这里,苏州河载着他们的生活、事业和梦想,而他们则续写着苏州河的故事与传奇。
“真正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张效国说。如今,在人民的拥护下,苏州河也兑现了“还河于民、还岸线于民、还景于民”的承诺。
8月,“梦清园”。在采访的当天,工作人员为张效国偷偷准备了一个“小惊喜”——生日蛋糕。这个月,张效国将迎来自己79岁的生日,于张老而言,“梦清园”意义非凡。“梦清园”是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的标志性工程,也是苏州河被污染和治理历史的展示地。退休后的近20年时间,张效国始终以澎湃的激情及热情,在这里做苏州河治理的义务讲解和科普宣传。
张效国为接受“一江清水万重山”网络主题活动联合报道组采访,准备了十余页的手写笔记
“梦清”,是张效国一生的孜孜以求,也是几代上海人共同的理想,如今正在逐步实现。据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23年上海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苏州河7个断面水质均达到III类。“从Ⅴ类水到III类水,当时做梦也不敢想的事,如今成真了。”张效国回忆起自己当初的一个遗憾,“在苏州河三期治理结束后,我的老领导把我喊到跟前,他问我,什么时候苏州河水才能进一步提升,成为Ⅳ类水呢?当时我没有吱声,心里没底。我想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但现在实践证明,我的观点是错的,是大大的错误。”
“苏州河水质的改善,跟上游来水的水质改善密切相关。”在张效国看来,苏州河的“重生”,离不开整个流域的共同努力。
共饮一江水,吴淞江整治工程作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省际重大水利工程,涉及上海、江苏两地,投资超800亿元,建成后将大大改善区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条件。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正在形成推动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更强合力。
张效国说,“有人问我,你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我说,我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参与了苏州河的整治。”老人说,他在吹灭生日蜡烛的时候,许了个愿望——河流的治理,还有许多工作要我们去做。老一代渐渐退场了,希望我们年轻一代继续努力。
“清”风又绿江南岸。如今,苏州河上的软风,依旧一阵一阵地吹上人面,它吹绿了两岸的风光,吹醒张效国心底的记忆,也吹拂着枕河而生的上海人的新生活、新期盼。
8月,“一江清水万重山”网络主题活动联合报道组走进上海、走近苏州河,从16本笔记的“忧”“喜”“盼”里,探寻苏州河从“浊”到“清”的“重生之旅”。